•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央行:三季度金融数据整体向好 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基础

东方头条 2019-10-16 15:57:29 财经

人民银行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相关数据(王仁宏 摄)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王仁宏、张玫)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M2余额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1个百分点。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3069亿元。

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季度金融数据整体向好,是实体经济存在较强资金需求和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的结果。

9月末M2同比增长8.4% 货币供应增速回升

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5.71万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41万亿元,同比增长4%。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921亿元。

对于M2增速的回升,阮健弘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回升是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效果体现。据介绍,今年以来央行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强商业银行资金运用能力,推动M2增速回升。

具体体现为:银行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银行的债券投资持续较快增长,较好支持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商业银行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对非银机构融出的资金规模的降幅收窄。

在贷款方面,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5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4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63万亿元,同比多增4867亿元。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74万亿元

初步统计,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7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2550亿元和1383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从结构看,导致社会融资规模比去年多增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二是企业债多增。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2.39万亿元,同比多6955亿元。三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较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2.17万亿元,同比多4704亿元。四是表外融资减少的降幅明显。其中,委托贷款减少6454亿元,同比少减513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078亿元,同比少减358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5224亿元,同比少减1562亿元。三项合计比上年同期少减1.03万亿元。

当前中国并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基础

当被问及央行如何看待当前的物价水平时,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当前中国并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基础。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

孙国峰表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在对CPI中所有的指标都重点关注的同时,也要关注物价走势的动态和预期的变化。“当前中国并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基础,但也要防止通胀预期扩散,形成恶性循环。”

央行首次将企业ABS纳入社会融资规模口径

自2019年9月起,央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简称企业ABS)纳入“企业债券”指标。对此,阮键弘表示,这是为了更好的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她介绍到,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子公司在交易所发行ABS都是用企业应收账款和小贷公司的贷款作为基础资产,这类ABS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与企业债券的性质类似。企业应收账款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通过资产证券化就变成了金融工具的基础资产,符合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若表内的小贷公司贷款作为基础资产进行ABS就要出表,因此需要将其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

此外,阮键弘强调,央行方面已对作为基础资产的每一笔小贷公司贷款进行核实,不存在重复统计。

未来贷款基准利率的逐步淡出水到渠成

目前,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先后经历过两次新报价之后,一年期LPR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相比已降低15个基点,5年期下降5个基点。

对此,孙国峰表示,这一变化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金融市场反应比较平稳,社会反映积极正面。“通过积极推动银行运用LPR定价,9月末新发放贷款运用LPR占比达到56%。其中,大银行占比更高、运用更好。中小银行则因为系统改造、合同修订等原因进展稍慢,后期会很快加快。”

孙国峰同时谈道,随着新增贷款运用LPR定价基准的比重不断提高,以及存量贷款的逐渐转换,未来贷款基准利率的逐渐淡出应当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