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今日获悉,聚合支付平台"乐惠"成为京东数科间接持有的全资子公司。继收购哆啦宝之后不到半年,又一家聚合支付服务商被纳入京东集团的版图。 天眼查数据显示,10月9日,乐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惠")完成多项工商变更,公司创始团队及过往投资方均退出股东列表,转由京东数科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京东汇正(天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持有,公司类型也变更为法人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智联招聘网站显示,乐惠是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全国合作伙伴,为线下小微商户提供以移动聚合支付为主的一站式云服务。目前,乐惠服务商户数已经超过50万(餐饮业、零售业为主),月支付消费人数超过3500万,累计支付服务近12亿笔。 移动支付网分析师慕楚认为,京东作为电商平台,线下覆盖能力较弱。通过收购覆盖大量线下实体商户的聚合支付平台,能够帮助其触及到更多线下的增值服务应用场景。 "对于电商巨头来说,APP是其重要的入口,用户需要打开APP才能够与电商平台发生交互。但这些巨头的服务可以通过聚合支付渗透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来。"慕楚举例道,"消费者去买个早餐,通过乐惠付款后,可能就会弹出其嵌入的某项京东金融服务。" 互联网巨头频频出手 乐惠并非是京东在聚合支付领域的首次出手。今年6月,京东数科完成了对哆啦宝的全资收购,哆啦宝投资人原股东悉数退出。据华夏时报报道,目前,哆啦宝的法定代表人为刘强东助理张雱,创始人常大维则由董事变更为经理。 大数据公司易观在《中国聚合支付市场专题分析报告(2019)》中指出,2018年以来,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或收购聚合支付平台。 除了京东的两次收购外,今年1月,中金资本与恒生电子对"收钱吧"进行了C轮投资。对于此次融资,有多家媒体认为是阿里巴巴对聚合支付行业的一次投资。 但收钱吧CEO陈灏曾对此表示:"从客观上看,如果追溯上去,我们的资本背后同时有腾讯和阿里的影子。但实际上,在投资协议里面,没有任何条款去约束我们的业务有倾向性。" 他强调,保持中立是聚合支付平台应有的态度。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持有恒生电子20.72%的股份,为其最大股东,而腾讯与阿里巴巴皆为中金资本的股东。 2018年11月,腾讯通过旗下投资基金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出资1600万元取得另一家聚合支付企业盛灿科技4%的股份。 "巨头的加入肯定会加剧聚合支付行业的竞争。"慕楚向财经网表示。 他认为,聚合支付经历了多轮洗牌,行业已经分层,头部企业显现且集中度较高。聚合支付平台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也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头部企业要确立竞争优势,需要增强增值服务能力,例如SAAS系统、到账速度及其他金融服务等。 "得到互联网巨头资本支持的企业,有更加充裕的研发资金,肯定能够形成一定的优势。但如果完全被归入阿里系或者腾讯系单独一方的阵营,也可能会面临被另一方排斥的风险。"慕楚说。 监管合规压力日益增大 对于上游几乎被支付宝与微信两大巨头瓜分的聚合支付行业来说,想要发展,哪一方都不能得罪。 尽管如此,易观在报告中指出,一方面,互联网巨头为了能自己掌握用户数据源而投资或收购聚合平台。另一方面,随着C端支付竞争饱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巨头对聚合支付平台的补贴正在减少,进一步挤压了聚合支付行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了聚合支付企业对于资本的需求。 "目前来看,(聚合支付企业的)生存环境确实越来越恶劣了。"慕楚告诉财经网。 此外,监管合规压力的日益增大,也可能迫使越来越多聚合支付平台愿意投靠到某一家互联网巨头的大树之下。 近年来,包括爱贝支付在内的多家聚合支付平台通过诈骗、洗钱等非法途径获取利益,行业乱象频发,引起监管的高度重视。 今年8月,央行下发的《金融风险提示函》指出,一些聚合技术服务商APP可将手机作为扫码设备,被不法分子利用恶意扫码、盗取他人资金,相应收款商户为虚假商户,暴露出支付机构在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过程中,对聚合技术服务商拓展商户的真实性、合法性缺少必要、严格的审核,未履行特约商户审核的主体责任。 此前,监管部门曾多次要求持牌支付机构对聚合支付平台加强监管规范。其中,央行于今年3月针对聚合支付平台下发了85号文件,明确要求支付机构切实履行商户身份核实、交易风险管理等职责。 今年7月,微信支付发布向合作的服务机构发布政策调整公告,宣称将对"APP支付"和"Native支付"进行风控升级。与此同时,其他支付机构也纷纷加大了商户审核力度,聚合支付平台必须花费更高的成本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合规压力和运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