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受外界融资环境的影响, 供应链金融这个词近年来很是流行,公司不说点供应链金融,似乎就显示不出来高大上。 前不久去过一家公司参加,主业咨询实施已经有“江郎才尽”的味道,依托原来的客户群开始搞供应链金融,还准备做智能制造,总之就是什么热就做什么。这样的模式,总感觉可能有点不靠谱。 比这个公司走得更远的是用友。这两年我不做软件实施了,对用友的产品了解也就更少,但跟一些原来的朋友聊说没有明显的突破。可用友这两年在金融领域却是风生水起,友金所在所有P2P里仍还排得上号。 同样不甘落后的还有金蝶,不过,它似乎更侧重打造一个个人理财社区。 用资本赚钱,总更容易做到“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大概也是金融的魅力,或者,这也是供应链金融备受青睐的原因吧。但是,也伴随着风险,典型的比如今年遇到麻烦的诺亚财富,最后还牵扯到与京东和苏宁的纠葛。 供应链金融,有比较明显的发展阶段。 早几年的供应链金融,其实有点像套期保值,通常是跟外汇业务结合做,比如,公司有外币结算的订单,大概是三个月作业的账期,那么可以在外汇市场买入远期结汇,或者锁定汇率。 后来逐渐演化为可以将应收账款抵押给银行进行融资,最早的如华为的保理业务,还有后来的金融租赁,都可以说是衍生形式吧。 再后来,可以直接出售应收账款给银行或其它金融结构。 现在,银行提供的产品就更丰富了,通常结合票据授信业务。 金融机构提供供应商金融业务的对象,还是青睐大集团企业,比如大央企、国企、跨国集团公司,民营企业中,倾向于选择资金量和业务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典型的比如房地产。背后,是金融结构和企业一起,去赢跟大企业合作的上下游小企业的钱。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A公司是B集团公司的供应商,A公司在银行的授信很低,不容易贷到款,但B公司在银行信用很好。那A公司就把跟B公司的采购合同和采购发票作为依据,借B公司的信用,向银行申请贷款。等B公司付款的时候,再还给银行。 这样一来,A公司即有了运营资金,也满足了B公司要延长账期的要求。 但是,B公司什么都没做 ,只因为信用好,就让A公司多承担了资金成本,从中银行也赚到了钱。 如果作为供应商的A公司能强势的话,完全可以要求B公司预付账款,或者现款现货,那也就没有账期。 从这个简单的案例中看 ,应收账款融资,对大集团企业来说,是在放大资本收益,是利好,但对处于供应链关系中弱势地位的小企业,反而是在增加资金成本。 当然,也有集团企业会以自己的信用,借助银行为上游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真正是出于与上游供应商共赢的目的。 但最后呈现的还是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有优势的公司才能玩得转。所以,对处于弱势小企业来说,可能敬而远之才是比较稳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