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难论中,我们说到,均线之间有三种关系:相离、相切、缠绕,而在定义本级别段对55周期SMA均线回归的时候用到了“靠近”或“附近”这样的模糊表达。这样的模糊表达,对那些喜欢1+1=2的操作者,就有些困难了。 模糊,显然是对“相切”这一关系的模糊表达。为何?实际的图谱中,我们又怎么能总是刚好使得13周期SMA均线与55周期SMA均线相切呢?甚至连相切本身,在实际操作中也完全是不可为的。为何?下图是图形软件上放大了的均线,很明显,大家看到的并不是一条光滑的曲线,均线是由一截一截的线段错开链接而成。 对于两条直线或线段,在平面上,是不存在相切这个概念的,相切是针对曲线与曲线或曲线与直线间的。更何况,从数据意义上,均线实在是一条虚实结合的线,这是由均线的计算逻辑或基础导致的,均线是由一组抽样数据计算形成的,不是连续数据的表达。对一个”不存在的部分”追求其精确相切,实若虚空啊。 难论均线定理或关系中的线理微妙 难论百科 第1张-攀缠锋祖博客 故而在现实中,在图形软件上,不存在两条均线相切这一几何数学形态,模糊处理就是必然的选择。在K线意义上,本身就是不精确的,反过来再去追求所谓的精确,甚至比K线本身更高的精确,实则是现实不可为,故不可强为之。即我们说的相切,只是名为相切,我们说的段对55周期SMA均线的回归,只是名为回归。实际的处理过程中,只会是靠近或附近,只能理解为一个范围,一个模糊的范围,且不能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的范围。 那这个无明确边界的范围,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比如你女朋友,几乎天天见面,你对她的一颦一笑,言谈举止等都是如此的熟悉,你见到她,就确定了她就是她,这样的确定是如此自然。何意?这是一种可见即可得的区分,而不是能明确说出个所以然的区分,更说不上什么精确的标准,可你确实能很自然地做出区分,即这是一种模糊意义上的区分,于你的目的来说,其精度足够了,你无需去用DNA鉴定意义上的精确,去确定这是你女朋友。 难论均线定理或关系中的线理微妙 难论百科 第2张-攀缠锋祖博客 盘面上,我们对段回归55周期SMA均线的确定,也是如此。回归点与非回归点,在视觉直观范围内的区分是可见即可得的,这个可见即可得的区分程度,就如天下人能区分他女朋友是他女朋友,老婆是他老婆那样具有普遍性。 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历经岁月沧桑,都能一眼即有的熟悉,是你在跟你女朋友或老婆的N次的接触中,自然形成的,一开始你是不会有这般感觉的。你按照难论的区分规则,在可见即得的标准上,经过大量的练习,就会自然形成这种直观区分。这种可见即可得的直观区分精度,于你的操作所需要的精度是足够了的。即,可见即可得,是实践具体的,而不是理论抽象的。 最后,也正是因为这种可见即可得的直观区分,而使操作学习变得简单,更使操作本身变得简单。DNA鉴定般的方式,无论是习得或者实践,其难度其实都远高于你去接触一个人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确定本能。一旦有了这种可见即可得的直观区分本能,再反过去,要说出个明白的所以然,往往就难以区分了。就如你确定你老婆是你老婆般,你把这个标准告诉他人,他人实际上依然无法有效区分谁是你老婆。即此刻,你知道了你老婆为何是你老婆,相反会变得难以区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