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王利彬:安防领域多模式共竞人工智能新赛道

东方头条 2019-09-30 00:46:55 财经

9月26日,由中安信联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快鱼电子股份公司、Western Digital 西部数据、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市牛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英飞拓智能锁)赞助的“2019中国公共安全产业高峰论坛暨品牌盛典”在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隆重举行。

此次盛会由高峰论坛、专家领导主题报告、发布2018年度安防行业研究报告、颁奖盛典、抽奖活动等几大环节组成,盛会现场汇聚了协会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业内工程商、集成商、代理经销商、知名媒体等,共同见证了盛会的成功举办。

下午的首场论坛以“人工智能在智能物联网中的应用与落地”为议题,由中安信联王晓会主持,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员李仲男先生、宇视科技副总裁兼智慧云总监王利彬、云从科技副总裁邓晓飞、中安信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国辉先生参与,进行了一场对行业有指导性意见的探讨。

会议现场,安防大咖们妙语连珠,使人耳目一新,掌声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更掀起一波的高潮,此起彼伏间,论坛不得不在众人的不舍中暂告一段落。

以下是现场论坛实录:

王晓会:从2015年起人工智能作为革命性的技术异军突起,成为最热门的词汇。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工智能产业爆炸式的增长,从理论到技术再到工程化,落地的产业和方法一直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根本问题。随着泛在智能时代的到来,行业提出了智能物联网。如何在物联网设备、部署、智能算法,如何实现工程化落地,如何实现物联网+智能的高效节约,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今天的论坛。我首先看一下论坛的第一个小议题,人工智能给传统企业带来了什么变化,传统企业走出安防圈和新兴企业进入泛安防领域该如何看待。

王利彬:刚才主持人说人工智能为传统企业带来了什么变化,我希望把“传统”去掉。因为宇视科技成立的时间七八年,在我们企业里研发人员占比将近50%,是很“新”的企业,并不是传统的低端制造,而是高科技制造业。视频监控也好,卡口系统也好,逐步进入存量时代,增长率很明显在逐年下降。人工智能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帮助安防企业进入一个新的赛道。人工智能对安防行业带来什么具体变化呢,我就说两点,首先,在传统公共安全领域,比如公安、交通、地铁等,这些领域的视频摄像机已经布局得比较多,很难再大规模的扩容建设。有了人工智能之后又有很多新需求、新应用出现了,对于安防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

宇视科技副总裁兼智慧云总监王利彬

二,人工智能不能仅仅简单看成是传统安防手段的延伸。在某些领域中,比如生产制造企业里,视觉的人工智能应所有已经突破了安防概念,比如生产线上零部件的缺陷检查,零售行业商品布局最佳摆放检测,金融等行业实现VIP人员的及时识别和及时服务,都已经不仅仅是安防的概念了。它完全可以为既有行业带来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还有新的价值。在这个领域毫无疑问,那是对安防企业走出所谓“安防圈”也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当然考验也很大,会不会影响企业的专注度,需要我们有很多的思考。

王晓会:人工智能到来对所有企业来讲有一定挑战性,但带来的更多是机遇。第二个议题,开放平台对人工智能在物联网应用中的落地至关重要,各家都在讲开放,怎么开放,如何构建生态。

王利彬:安防领域目前的开放模式大致可划分为四种:一是传统的模式,曾经是提供一体化的产品而现在是平台化产品,客户与合作伙伴再叠加一些增值业务进去,形成给完整的产品或者系统。这种模式相对来说更传统,企业也更擅长,但可能对行业的格局带来的变化不会特别大。

第二种模式,模仿互联网企业的公有云,也就是卖服务的模式。这些企业的产品并不是直接卖给客户,而是本身就在互联网上。其他企业,比如智能手机上的某个APP,可以从网络上去连接它,按次付费,这是租用的思维,不是买断。很多面向终端用户的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做人工智能的算法,基于这些公网上的SDK或者工具包做成自己的产品发布出来,是很现实的一种做法。对于这种生态,CV四小龙等创业企业已经普遍采用了这种模式,目前来看甚至有点饱和了,每个企业能做到10亿级别看起来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对于安防企业来说,在这一块市场能不能做到争取到更大份额是一个疑问。

第三种模式,是现在几个大企业都在尝试打造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将产品放在公网上,不基于它做业务而是做训练。相当于将第一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结合,客户如果担心数据安全还可以把部分平台功能放在内网中,训练过程通过公私网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好的模型形成生态伙伴企业自己的产品。对于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比如苏宁、京东等,本身可能有人工智能的一些积累,那么也可以把训练平台当做一个纯算力平台。这个模式最近几年刚刚出现,能走到什么阶段还有待观察。

第四种模式,和龙头企业一起做更大的生态。我们看到阿里巴巴对宇视科技进行了入股,现在双方已经有非常的多的产品结合,已经突破了安防、人工智能的领域。比如帮助一个行业客户,不仅搭建一套视觉人工智能的平台,还结合企业的物流业务、电子商务业务、以及智能客服等业务,提供一整套的企业级业务平台方案。这种方式并不是以宇视为主来做生态,而是以阿里巴巴为主,宇视的人工智能、视频监控以平台的形式体现,共享更上层的生态伙伴,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联盟。这种方式对大多数安防企业都是可以参考的一种模式。

综合这四种模式,不同企业可以在这里找到不同的定位。如果每个企业都想打造一块所谓黑土地,不现实。而且对行业来讲也不需要这么多黑土地,我是这么认为的。

王晓会:最后一个小问题,物联网大数据结构化能否运营,对于用户个性化需求如何满足,又如何保障信息安全。这个问题向王总和邓总发出提问。

王利彬:一些新进入安防的企业对行业理解不深,上来就说安防圈比较封闭,不够开放,要搞平台开放、数据开放,真是这样吗?在行业客户中,我们的安防产品也好、数据也好,都在客户内部的网络内。这意味着什么呢?数据本身就是客户的,网络也是私有的,数据拿不出来,也不允许拿出来。典型的比如公安、交通,它的数据量再大也是无用,作为一个为客户服务的企业,没有权利去运营它。

我们都知道,上个月在上海也有一场智能峰会,峰会结束之后就有一些大数据公司CEO就被公安系统约谈了。很大的问题是因为他们收集了大量数据,盲目的去把数据变现,而忽视了法律风险。很多信息是公民的隐私,或者属于某个单位,不是公共数据。这个东西你去变现,这样的话法律上是违法的。

在数据运营这方面,我个人觉得目前来说还是要谨慎,除非是得到客户的明确授权。比如说在安防有一种业务,两车(注:电动车、摩托车)管控,通过RFID来做城市级的数据运营,一般由企业和当地政府授权的单位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利润分成。这种情况下,有合理授权,数据放在内网保证了安全,但通过运营产生了收益,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短期来看,跨区域、跨行业的安防数据运营,目前还没有看到什么机会点。长远来说,正因为是空白,意味着未来有很大空间可以去探索。谢谢大家。

王晓会:谢谢王总的分享,今天4个小议题基本上就到这里。我们组织这样一个论坛也是本着分享、交流、聚合力量的目的来做的,希望今天大家能通过论坛有所收获,再次感谢王总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