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财政部下发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及说明引起广泛关注。 其中提到,“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受此消息影响,超标银行股价26日大涨,尤其宁波银行(002142.SZ)和南京银行(601009.SH)9月27日仍有微涨。 上述意见2018年底已征求过一次,比较起来,最大不同即在于明确拨备覆盖率上限,道破金融企业利用准备金调节利润的做法。 9月27日,招银国际分析师孙明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这几年银行经营趋势和财务表现差异分化明显,财政部希望优质银行尽量把利润释放缓解财政压力,即便分红派息比例不变,分红绝对值也会增加。 1 十家上市行拨备覆盖率超300% 财政部在说明中指出,“为真实反映金融企业经营成果,防止金融企业利用准备金调节利润,对于大幅超提准备金予以规范。” 财政部作出要求,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拨备指的是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其中,资产减值准备计入金融企业成本,一般准备从净利润中计提。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指金融企业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是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贷款损失准备属于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成本。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银行业可以通过“资产减值损失准备”从营业支出端进行一定扣除,使得会计利润有所压缩。这揭示了隐藏利润的方法。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银行业2019年二季度拨备覆盖率190.61%,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外资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是250.69%、193.01%、149.26%、461.14%、131.52%、231.99%。这也就意味着若意见得以施行,民营银行受到的影响最大。 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拨备覆盖率水平超过300%的上市银行有邮储银行(396%)、宁波银行(522%)、常熟银行(454%)、南京银行(415%)、招商银行(394%)、上海银行(334%)、青岛农商行(308%)、泸州银行(389%)、重庆农商行(369%)、徽商银行(301%)等十家。 孙明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从受影响银行的规模看,这个规定其实影响有限,但对市场情绪起到积极作用。 以邮储银行(01658.HK)为例,孙明表示,其超额拨备是360亿元左右,相当于2018年净利润的69%,不会一次性进入未分配利润,大概率是按几年分步计入,相应盈利增速可能会加快一些,或者提高分红比例。 此外,孙明认为,邮储银行不良认定已经相对严格,逾期30天以上贷款基本纳入不良,所以增加不良暴露的余地不大。 中信建投研报分析,超标银行后续可能由于核心一级资本金进一步充实,进一步增加规模扩张速度;减少当年新计提拨备规模,增加业绩释放规模;加大存量不良的核销处置力度,增加潜在不良的暴露规模和速度,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基础。 至于与财政部紧密相关的税收,光大证券研报表示,“一般准备”税后利润计提,而“资产减值准备”超出税务总局认可的1%允许税前抵扣的部分,也已经进行了税收缴纳。此政策按“超过2倍部分还原未分配利润”的利润分配不涉及所得税税收问题。 孙明分析,这是变动的一种方法,即从资产负债表一次性划到存留收益中,不经过损益表,进而不影响税收。但更有可能是通过损益表逐年调整,减少新增拨备,因为这影响到税收,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而目前减税降费税收承压,也希望从金融企业获得资金;而且分红也不会像通过资产负债表调整导致一次性增加。 2 拨备覆盖率被加上限 2011年,银监会引入拨备覆盖率,彼时监管指标为150%。与之相伴引入的另一指标是贷款拨备率,两项较高者为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2018年,银监会为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将拨备覆盖率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在上述区间内确定单家银行的具体监管指标。 对比国际同业,多数监管机构不会把拨备覆盖率作为严格监管指标,多数银行实际计提的拨备也是按照低于100%计提,中国监管部门在这方面的要求相对偏高。 此次财政部下发的文件,意味着拨备覆盖率被加上了上限。 对此,孙明认为,拨备覆盖率的合理数字看每家银行具体情况,文件中提到的最低标准的两倍其实有待明确,因为每家银行是差异化监管,所以这可能不是统一标准。 光大证券研报则表示,目前由于动态拨备制度的建立,使得如何确定 “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变得困难,“一行一策”造成最低标准的标尺难以认定;而且动态拨备制度在于强化逆周期调节,而财政部门此政策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顺周期性。 财政部在修订背景中提到,金融领域在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一些金融乱象也随之产生,加大了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如虚假注资、违规代持、滥用股东权利损害金融企业利益,同业融资偏离流动性管理的本质,境外融资管理控制薄弱,利用债务资金进行杠杆收购等。这些乱象背后,监管不足、约束不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9月27日,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财政部有规范财务报表相关工作的职责,而风险准备金影响财务报表。 此外,2018年征求意见稿提到,金融企业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来源应当为员工自有合法资金,不得通过银行贷款等债务资金筹集;严禁金融企业管理层以杠杆收购方式取得金融企业股权(含本企业控制的其他金融企业股权)。 此次增加了“不得由金融企业向员工提供垫资、担保、借贷等财务资助”,这是参照国企员工持股改革方案增加的。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金融企业员工持股首次在财政部文件明确,预计将推进银行员工持股计划进度。 说明还提到,准备金计提政策标准不统一、不明确,证券业、保险业等没有统一的准备金政策,准备金应从费用中计提还是从净利润中计提,也没有统一要求。 前述业内人士认为,统一是有好处的,毕竟不同企业的金融工具本质是一致的,用不同标准去计提风险准备金也不合适。 |